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章 纯正“泰”风味 (第8/10页)
◎国王主持的春耕节 春耕节也称为“春耕仪式”,是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之一。春耕节的日期并不固定,一般在5月份,每年雨季开始以后,王宫办公室会宣布举行仪式的具体日期。届时,成千上万的人专程来到曼谷大王宫外的王家田广场来参观庆典。 节日清晨,由国王任命的春耕大臣穿着白色长袍,戴着白色礼帽,率领一支穿着古典礼服手持华盖的500人仪仗队伍,来到王家田广场。在一阵古乐声中,春耕大臣由婆罗门祭司陪伴着先向国王叩首谢恩,再到佛陀和婆罗门诸天神前焚香礼拜。 婆罗门祭司将法水洒在春耕大臣的掌心中,大臣再将其抹于额头,然后从铜盆里三块长短不一的布幔中选出一块:中长布幔预示当年缺雨干旱,中短布幔预示当年有大雨和水灾,长短适中的那块布幔则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当春耕大臣选出预示丰收的布幔时,观礼的人群顿时欢呼雀跃起来,一起感谢神佛的恩泽。 接下来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仪式程序:春耕大臣手扶犁柄驱牛,象征性地绕着广场“耕田”三圈,然后从“神女”担着的盛满稻种的金竹箩和银竹箩中取出种子“播种”,最后再“洒水”“犁地”……庆典结束后,围观者涌进广场争捡稻种,回家后种进自家稻田里。有的孩子还将捡来的稻种出售给农民,自己小赚一笔零花钱。 “大象之国” 泰国人认为大象是佛祖的化身,也是荣誉、尊贵、吉祥、力量的象征。泰国的许多民间传说、文学作品与绘画雕塑都与大象有关,大象的形象更是随处可见。在曼谷卧佛寺中的佛案上,常可见到象雕和佛祖一起接受世人的祭拜,泰国人家厅堂里安置的不是佛像就是象神。 ◎忠实的伙伴 泰国是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。在历史上,泰国的森林覆盖率曾超过90%,境内曾有数十万头大象,遂被称为“大象之国”。 泰国人经常说:“没有大象,泰国的历史可能要重写。”的确,大象就像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一样,在战争时期曾是身经百战的功臣,一头有功的战象甚至能得到封官加爵的礼遇。在和平时期,它又成为伐木业的“搬运工”,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可惜的是,随着原始森林大面积消失,数千头大象“下岗失业”,被迫学习画画、打球等技艺,走上“演艺”之路。如今,泰国大象数量锐减,已到濒危状态,登记在册的只有3800多头,另外1000多头野生大象更是得到严加保护。 算起来,一头成年大象每天大概要吃掉300千克粮草。由于食量太大,靠“卖艺”糊口的大象过不上什么好日子。为了让大象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准,泰国清迈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,将筹集的资金用来给大象购买食物。 专属于大象的自助餐节日 对于泰国的年轻一代,大象正逐步从他们的生活中淡出,显得不那么重要。为了不让民众忘记这些忠实的朋友,有些志愿者会经常去学校给学生讲解大象的知识,向更多的听众介绍这些忠实的朋友。 赛象会热闹而隆重的赛象会是泰国每年一度、不可缺少的盛会之一。 ◎精彩的赛象会 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,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府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赛象会,这项独特的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。 大会开始后,穿着鲜艳服装的舞蹈队表演火箭舞,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接下来,捕象人的妻子会举行一场宗教仪式,为丈夫祈求平安。然后,一群野象冲入场内,后面紧跟着另一群驯象。每头驯象背上坐着两位捕象人,一位负责驾驭大象,另一位负责用绳索套住野象的后腿。野象被驯象追得在场内四处逃窜,场外观看的人群无不胆战心惊,生怕威猛的野象一下子冲出来。尽管野象东躲西闪,技艺娴熟的捕象人最终还是会成功套住象腿,将野象乖乖驯服。 捕象表演后,是“跑象拾物”“大象足球赛”“大象跨人”“象人拔河”“古代象阵”等表演,其中最令人紧张的要数大象跨人。一些自告奋勇的观众成排卧在草地上,几头大象会从他们身上一个个跨过去。要知道,一头大象几千斤重,稍有不慎就会把人踏成肉饼。场外观众们全都绷紧神经屏住呼吸,直到大象们一一跨过,无人遇险才会长舒一口气。 小象训练学校 泰国北部有一所专门训练小象的学校,主要负责训练小象听从指挥、学会干活。学校学制是五年,那些特殊的“学生”毕业后会分配到山区林场工作。截止到现在,已有100多只小象从这所学校里顺利毕业,成为运送木料的“职员”,它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把一大堆木头运回料场并码放得整整齐齐。 泰拳 泰国有句俗语:“十个男人,九个打拳。”泰拳在泰语中叫“摩易泰”,是一项举国上下备受推崇的体育运动。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有关泰拳的赛事,每逢周末,大大小小的拳击场会展开各种泰拳比赛。每当寺庙有重大庆典活动时,拳赛更是必不可少的首选项目。 ◎尚武的国王 泰国人对泰拳有着很深的感情。据说在1560年时,缅甸与泰国发生战争,泰王纳腊萱不幸被俘。缅甸人提出一个条件,如果泰王能够击败缅甸的拳击冠军就可以重归国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