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二十六章 贷款 (第2/2页)
齐。 从开门营业开始,李茂麒就要从早忙到晚,中午是不休息的。 采购商们的节奏很快,来了就走,一批一批的。 这里的供货也会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,有很多新出的产品都可以找到。 全国各地操着方言的小老板们蜂拥而至,再一脸笑意地出门。 很多人都想不到,在华强北靠着一米长的柜台,就能发大财。 李茂麒熟练地作着生意,客人很多,他做了快一年的销售员,早已轻车熟路。 他有一种预感,从元器件到电脑和手机生产,华强北正在形成全产业链的、生产资料集中、生产要素集中的综合性电子市场,这里的未来,大有可期。 中午呢,林亚东不在的时候,他和常春一起吃饭,交流些产品和客户的经验。 常春很喜欢李茂麒,觉得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,实实在在,能沉下心来学习,对市场和产品的看法比他想的要好。 这样过了一个月,常春觉得自己跟不上李茂麒的脑子了。 李茂麒看问题看得很准,揽客也有一套。 要不是因为摊子小,常春相信,这孩子,可能上个月的出货量能达到他这边的三分之一。 乖乖,三分之一可不是小数目。 常春浸淫这一行得多少年了。 李茂麒才几天?这叫他不得不佩服。 另外,这孩子做生意挺精,考虑风险到位,漂亮的话会说,维护客户也有手段。 常春渐渐不以老前辈自居,两个人再商量事情,以李茂麒说了为主。 就这样,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李茂麒获得了一众老板的认可。 大伙都不像刚开始那样,不看好这个躲在厕所旁支起小摊位的毛头小伙子,而是会递给他一支烟,人少的时候唠唠嗑,把他作为同等的人物来看待。 李茂麒的创业行动比计划稍微靠前。 之前受了杨文娟借钱的影响,差点耽误去香港的事,后来张婉莹告诉他不必去了,父亲李来富、母亲罗珺和哥哥李茂鳞不久会回到深圳,只需要等着就好。 现在陈雄发又帮他贷款,同时说他的胆子可真大。 十万块,可不是小数目。 但是这年头,机会很多,不敢大胆上,就等于抓不住机会。 改革开放初期,过河不仅要摸着石头,还得用于大胆地往前闯。 国内的电子行业刚刚兴起,正是蓬勃向前的大好时候,李茂麒看得准,下手也狠,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就挣了两万块,成绩相当骄人。 这会儿市场里的摊主们,比学赶帮超的意识非常重,大伙拼着劲的工作。 许多人鼓励李茂麒,小伙子,干得好,有一手。 李茂麒回以淡淡的笑,随后以全身的热情投入到生意中去。 他知道,商机的风口,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,深圳的节奏太快,必须把握住。 国贸49层,餐厅,人不多,价贵。 一排高大的凤尾竹,一排胖乎乎的发财树,叶子油亮,十分气派的摆在餐厅的门口。 进去还能看到,很多盆茉莉花,白白的花,很纯洁,很美丽。 餐厅播放着舒缓的音乐,如流云,如溪水,让人心境很明。 芬芳的花朵气味,四处弥漫。 这是杨文娟第二次来到国贸吃饭,她高兴地进门,欣喜地看着这里的一切,熟悉又陌生,地板整洁,客人高端,服务生笑的很甜。 郑文生拉开椅子,示意杨文娟坐下。 他坐在对面,非常正式地说:“文娟,我有一笔生意,挺适合你,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。” 在这些天里,郑文生请杨文娟吃了好几次大餐,他终于套出了想要知道的信息。 果然,杨文娟喜欢李茂麒。 而且,杨父在临死前把女儿托付给李茂麒的事,也由杨文娟亲口告诉了他。 这里大有文章可做。 杨文娟不知道郑文生想什么,她高兴地问道:“什么大买卖?” 郑文生从黑色皮包里掏出钱,崭新的人民币,三捆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是三万块。 三万块在九十年代,可不少了。 “只要你帮我办件事,这钱都是你的。”郑文生笑眯眯说,他摘下金边眼镜,认真的看着杨文娟。 他有信心,面前的少女一定不会拒绝。 杨文娟吓了一跳,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,心脏突突直跳。 “什么事?” 她心里想,不会是要包养自己吧? 香港有些大老板,不都是来内地养小三。 她又看了看郑文生,倒是一点也不讨厌。 这人,之前帮过她呢。 “你想要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