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一十七章 陈雄发 (第1/2页)
田宗生最近有些挠头。 公司的承包制改革初步见效,一个个项目组像打了鸡血,整天围着他要项目,嚷嚷着尽快召开项目竞标会,好让大伙奔赴工地,建楼,卖房,挣利润。 公司账上快没流动资金了。 项目撒出去没问题,但后续怎么办,七通一平,整理地面,打桩,前期项目和土地整理,一样样,一桩桩,都需要钱。 摸着石头过河,并不容易。 他这种大干快干的做法,在当地的建筑同行看来,多少有些激进。 田宗生端着蓝花瓷茶杯,站在办公室的窗前,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,来去飞快的汽车,街道门店闪烁的红色led灯。 绿色窗玻璃半开,汽车鸣笛声、自行车叮铃铃声音、人们之间的打招呼声、担着各式小吃的小摊贩的叫卖声,持续的传来。 他眉头紧皱,摸了一把下巴,喝了口茶水,将瓷杯放在红棕色办公桌上面,转身去给窗户边上长歪了肥厚叶子的君子兰换个方向。 “笃笃” 田宗生扭头说,“请进。” 声音沉稳有力。 门开了,来的人是公司副总闫磊。 闫磊轻声把门关好,坐在田宗生对面的沙发上,拿起手里的笔记本,从裤兜里掏出一盒烟,想要抽上一支,但看到田宗生紧皱的眉头,闫磊又把烟装回去,满面愁容地说:“田总,你可要拿出个主意来。” “流动资金这个月确实捉襟见肘,再想不出好办法,咱们这个季度可能要喝西北风。” 田宗生坐到老板椅上,他坐的笔直,拿起黑色的派克钢笔,轻轻敲着桌面,半晌才说:“我正在想办法。” “这次咱们步子是迈的快了些,不过,不去拼怎么能成呢,钱的事,我来想办法。” “就现在的市场经济来看,跑慢了,一定会被跑快的拉下,深圳现在的基建工作一日千里,时不我待啊。”田宗生嘴里说着,却是回想起香港老师周方前些日子跟他的对话。 周方老师说的很透,“田总,总设计师来了之后,我看深圳的建设,一定会更快,你们可不能懈怠,这是壮大企业的绝佳机会。” “所谓顺之者昌,历史大势,你可要琢磨清楚了。” “周老师,我记住了。” “还有,你们的股份制改革,要快!” “不用着急吧。” “田总,你要知道,从来都是以快打慢的道理,越慢死的越快,” 周方老师又接着说:“香港这边的大型房地产企业,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,有很多是以股份制为依托的,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。一来可以提高企业的现金流,二来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,三呢,强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导向。这样才能做大做强。” “总设计师说的好啊,黑猫白猫,能抓住老鼠才是好猫。” “田总当然要做那一只能抓老鼠的好猫,一定要把好质量关,盖深圳市民信得过的好房子,创造利润,发展深圳!” 周方老师的老家就在深圳的笔落村,他对这方土地很有感情。 田宗生后来跟周方老师说,他收养的孩子李茂麒和老师是同乡,一个村的,现在正在华强北做销售员,有空能让那孩子和老师见一面,说说话吗? 周方老师欣然同意,听田宗生说,这孩子挺上进,脑瓜子好使,又是一个村子的,他当然愿意提携。 田宗生定了定神,揉着太阳穴,又说:“股份制的方案你修改的怎么样了?” 闫磊愣了下,他不知道上司为什么说起这个话题,目前的当务之急,是找到流动资金,而不是手续繁琐、顾虑颇多的股份制改革。 “正在做,和程昱、明辉商量的差不多了。” 田宗生放下黑色钢笔,正对着闫磊,认真地说:“我有个想法,全员持股,你觉得如何?” “田总,你真的这么想?” 闫磊惊讶地睁大了眼睛,他不是没有想过全员持股这回事。 “让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,相当于把员工变成了企业当家作主的老板,这样做,一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,有助于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!”田宗生看着闫磊,严肃地说。 “田总,我认可全员持股,但是实际操作是有困难的。”闫磊反对道。 “说说看。”田宗生没有生气。 闫磊将笔记本合上,正对着田宗生的目光,他说:“全员持股,有两个问题,第一,如何能保证全员都能被激励到位。第二,如果有员工不买股份,怎么办?” “公司发展的好,没有人有理由不买的。怎么,闫总,你不认可公司的未来?” 闫磊忙摇头,说:“众口难调啊。” “试试吧,作为备选方案,不行全员表决。”田宗生点点头,继续道:“我听说马力和明辉最近闹得厉害。” 闫磊拿起笔记录好上司的